《尉繚子》是戰國尉繚撰兵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疑古派一直認為《尉繚子》是偽書,也被長時期的冷落,自1972年銀雀山漢墓出土文獻證明 《尉繚子》並非偽書。
《尉繚子》一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一説《尉繚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説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説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為成書於戰國時代。
此書從人性論的視角考察了人的心理,提出了不少精闢治國思想,如“民非樂死而惡生也”,“委積不多則士不行;賞祿不厚則民不勸;武士不選則眾不強;器用不便則力不壯;刑罰不中則眾不畏”,後一句話可以作為尉繚子經國治軍思想的總綱領。《尉繚子》提出治國應當使人無慾,無慾則沒有爭奪,沒有爭鬥就沒有犯罪和戰爭,那麼天下就太平了,即“反本緣理,出乎一道,則欲心去,爭奪止,圖圖空”。反對迷信鬼神,主張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它對政治、經濟和軍事關係的認識是相當深刻的。在戰略、戰術上,它主張不打無把握之仗,反對消極防禦,主張使用權謀,爭取主動,明察敵情,集中兵力,出敵不意,出奇制勝。這些觀點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值得參考的價值。
尉繚子
《尉繚子》的軍事思想具有戰國時代的特色,頗有價值。北宋元豐年間,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科舉必讀的兵學教材。雖然此書多少有其時代局限,但書中最後結語說:「臣聞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故曰:『百萬之眾不用命,不如萬人之鬥也…』。」文中為裁減之意,明確指出精兵主義之必要性,值得後人深思。
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僅得依本授權條款或與本授權條款類似者來散布該衍生作品。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您可自由:
分享 —
以任何媒介或格式重製及散布本素材
修改 —
重混、轉換本素材、及依本素材建立新素材
只要您遵守授權條款規定,Lab17 電子書服務(包含 Lab17 電子書店及相關服務網站,以下簡稱「本服務」)不能撤回您使用本素材的自由。
姓名標示 —
您必須給予適當表彰、提供指向本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指出(本作品的原始版本)是否已被變更。您可以任何合理方式為前述表彰,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權人為您或您的使用方式背書。
非商業性 —
您不得將本素材進行商業目的之使用。
相同方式分享 —
若您重混、轉換本素材,或依本素材建立新素材,您必須依本素材的授權條款來散布你的貢獻物。
不得增加額外限制 —
您不能增設法律條款或科技措施,來限制別人依授權條款本已許可的作為。
聲明
當您使用本服務中屬於公眾領域的元素,或當法律有例外或限制條款允許您的使用,則您不需要遵守本授權條款。
未提供保證。本授權條款未必能完全提供,您預期用途所需要的所有許可。例如:形象權,隱私權、著作人格權等其他權利,可能限制您如何使用本素材。
相關商品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