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一書共八十六篇,其中有十篇文已佚。《管子》全書十六萬言,內容可分八類:《經言》九篇,《外言》八篇,《內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管子》內容很龐雜,甚至間有牴牾,文章有很強的法家色彩,包括大量具體的治國方術。《管子》對法律的作用分析為:「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但同時也揉合了儒家思想,例如《管子》認為「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又如《管子·霸言》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管子》也有道家思想,例如在〈內業章〉中就有最古老道教修行的記載。《管子》也有經濟學的觀念,《乘馬》一章中指出:「市者,可以知治亂,可以知多寡」,「而萬人之所和而利也。」《漢書·藝文志》列入道家類,《隋書·經籍志》改列法家類。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通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春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與樂毅齊名,周穆王的後代。管仲雖然僅是齊國下卿,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任內大興改革,重視商業。《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載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中也有幾處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論》也對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目錄:
牧民
形勢
權修
立政
乘馬
七法
幼官
五輔
八觀
重令
中編
法法
兵法
大匡
中匡
小匡
霸言
問
地圖
參患
制分
下編
君臣上
君臣下
小稱
心術上
心術下
白心
水地
勢
九變
內業
小問
七臣七主
禁藏
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