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漢族最為古老的古典文獻之一,為古代中國巫師運用六十四卦以預知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自漢代開始尊奉為「五經」之一;《易經》用一套符號形式系統描述事物的變化,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符號(卦象)代表世間萬物的運行狀態。卜筮者向神明問事,求得卦象,藉此預測事情(例如:戰爭、政事、農收等等)的成敗吉凶。作為卜筮之書,《易經》的影響並不限於占卜和術數,大凡古代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皆可見到陰陽變化的思想寓於其中。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經由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引介至歐美國家。
《易》據說有三種:《連山》、《歸藏》和《周易》,合稱三易。《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文獻。相傳《周易》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推定為《歸藏》古文再現。
三易唯《周易》傳世,因此《易經》通常就是指《周易》。《易傳》則是早期儒家學者對《周易》「卦、爻辭」所作出的系統性解釋,展現了先秦儒家把《周易》當作君子道德修養指引的詮解方式,共有十篇,通稱「十翼」。後人對《易經》及《易傳》作註解的版本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弼、韓康伯的《周易注》以及朱熹的《周易本義》。
目錄:
第一卦 乾
第二卦 坤
第三卦 屯
第四卦 蒙
第五卦 需
第六卦 訟
第七卦 師
第八卦 比
第九卦 小畜
第十卦 履
第十一卦 泰
第十二卦 否
第十三卦 同人
第十四卦 大有
第十五卦 謙
第十六卦 豫
第十七卦 隨
第十八卦 蠱
第十九卦 臨
第二十卦 觀
第二十一卦 噬嗑
第二十二卦 賁
第二十三卦 剝
第二十四卦 復
第二十五卦 無妄
第二十六卦 大畜
第二十七卦 頤
第二十八卦 大過
第二十九卦 坎
第三十卦 離
第三十一卦 咸
第三十二卦 恆
第三十三卦 遯
第三十四卦 大壯
第三十五卦 晉
第三十六卦 明夷
第三十七卦 家人
第三十八卦 睽
第三十九卦 蹇
第四十卦 解
第四十一卦 損
第四十二卦 益
第四十三卦 夬
第四十四卦 姤
第四十五卦 萃
第四十六卦 升
第四十七卦 困
第四十八卦 井
第四十九卦 革
第五十卦 鼎
第五十一卦 震
第五十二卦 艮
第五十三卦 漸
第五十四卦 歸妹
第五十五卦 豐
第五十六卦 旅
第五十七卦 巽
第五十八卦 兌
第五十九卦 渙
第六十卦 節
第六十一卦 中孚
第六十二卦 小過
第六十三卦 既濟
第六十四卦 未濟
《易經﹒繫辭上傳》 第一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二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三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四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五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六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七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八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九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十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十一章
《易經﹒繫辭上傳》 第十二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一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二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三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四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五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六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七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八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九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十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十一章
《易經﹒繫辭下傳》 第十二章
《易經﹒說卦傳》 第一章
《易經﹒說卦傳》 第二章
《易經﹒說卦傳》 第三章
《易經﹒說卦傳》 第四章
《易經﹒說卦傳》 第五章
《易經﹒說卦傳》 第六章
《易經﹒說卦傳》 第七章
《易經﹒說卦傳》 第八章
《易經﹒說卦傳》 第九章
《易經﹒說卦傳》 第十章
《易經﹒說卦傳》 第十一章
《易經﹒序卦傳》
《易經﹒雜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