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記》以《搜神記》的焦湖廟祝以玉枕使楊林入夢事為原型。鳩摩羅什所譯的《大莊嚴論經》卷十二第六十五也有類似故事。元朝馬致遠的〈黃粱夢〉和明朝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中〈邯鄲記〉明顯受到《枕中記》的影響。
開元七年(719年),有一盧生進京趕考,結果未就,只好留在家中種田。一天,旅途中經過邯鄲,下榻旅館,店中遇見了一位老道士「呂翁」,二人相談甚歡,呂翁送他一個青瓷枕頭,當時店主正在蒸黃粱米飯。
盧生以呂翁之枕就寢,夢中娶了清河崔氏之女,又考中進士,平步青雲,官至宰相。忽遭同僚陷害入獄、流放多年。平反後封燕國公。享盡榮華富貴,最後老死家中。夢醒之後發現店主人鍋裡的黃粱飯還沒煮熟,可見此夢時間非常之短,「黃粱一夢」的典故由此而來。
《太平廣記》收入卷八十二,改題為〈呂翁〉。
開元七年、道士有呂翁者、得神仙術、行邯鄲道中、息邸舍、攝帽弛帶、隱嚢而坐。俄見旅中少年、乃盧生也。衣短褐、乘靑駒、將適于田、亦止於邸中、與翁共席而坐、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裝敝褻、乃長歎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 翁曰、「觀子形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而歎其困者、何也。」 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適之謂。」 翁曰、「此不謂適、而何謂適。」 答曰、「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人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于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靑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訖而目昏思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