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第一本系統性的圍棋理論專著。最早收錄於北宋仁宗皇祐年間(1052年左右)翰林院棋侍詔李逸民編著的《忘憂清樂集》,署名為「皇祐中張學士擬撰」。故,歷來認為作者為宋人張擬。但張擬其人史無明載。因此另一說為張靖所撰。今人更考證,前人誤為張擬是將「張學士擬撰」之擬誤為人名之故。張靖(1004-1078年),河南人,天聖5年(1027年)進士,累官至荊南知州。《棋經十三篇》仿《孫子》體例,分為十三篇,依序為棋局、得算、權輿、合戰、虛實、自知、審局、度情、斜正、洞微、名數、品格、雜說。其理論層面包括:(一)下圍棋的要領;(二)弈者應有的修養;(三)棋盤和棋子的原理;(四)圍棋的規則。關於圍棋理論的敘述,歷來有之,尤其北宋時期,棋藝著作盛行,連宋太宗都著有《棋圖》,但論淵博和全面性,無一能出《棋經十三篇》之右。因此此書一出即被奉為棋家經典。李逸民「棋經十三篇跋」說:「我朝善弈顯名天下者……人人皆能誦此十三篇,體其常而生其變也。」
《棋經》總結了歷代下棋的經驗,全面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的圍棋理論,是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之一。同時本書收錄有班固的《弈旨》、馬融的《圍棋賦》等七篇經典篇目以及《圍棋近譜》,對讀者了解圍棋文化,有現實意義。
目錄:
序
論局篇 第一
得算篇 第二
權輿篇 第三
合戰篇 第四
虛實篇 第五
自知篇 第六
審局篇 第七
度情篇 第八
斜正篇 第九
洞微篇 第十
名數篇 第十一
品格篇 第十二
雜說篇 第十三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