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季北略》為清初抄本。作者:計六奇,清初史學家,江蘇無錫人,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峯居士。全書共二十四卷,起自明萬曆二十三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興起東北,止於明崇禎十七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分年記事,於崇禎一朝尤詳。李自成入京後史事,幾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紀事本末體逐事標立名目,取材廣泛,記事有序。本書成書於康熙初年,上距明亡為時不久,史事大多無誤,但也有傳聞、迷信不實之處。
分年記事,於崇禎一朝尤詳,李自成入京後史事,幾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紀事本末體逐事標立名目,內容大多涉及晚明農民戰爭、階級矛盾、民族關係等,取材廣泛,記事有序。因成書於康熙初年,上距明亡為時不久,史事大多無誤,但也有傳聞、迷信不實之處,由於清初文禁,是書列入禁燬之列,未能付梓。嘉慶、道光年間有北京琉璃廠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但已經芟改,非計六奇原本。以後又有圖書集成局石印本、商務印書館鉛印本等行世,內容與半松居士本雷同。後在杭州、常熟發現清初抄本,較通行本多四十餘篇,經標點整理後由中華書局於1984年出版。
—
作者介紹
計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峯居士。明天啓二年生於無錫興道鄉。歷史學家。家境貧困,早年寄讀塾館。19歲起隨岳父杭濟之就讀於洛社,後又在母舅胡時忠處讀書。曾於清順治六年、十一年兩次鄉試,不舉。從此無意科舉仕進,在無錫、蘇州、江陰等地坐館教書,以認真而聞名鄉里。他為把明清之交的社會鉅變記錄下來以寄託故國之思,約自康熙二年起着手準備《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兩書的寫作。除收集大量的文獻資料外,又親赴江陰、蘇州、鎮江、通州、安徽桐城等地實地調查,察看重大事件的遺蹟。同時深入社會下層,與重大事件目擊者交談,盡力蒐集真實資料。康熙十年兩書寫成,共42卷55.5萬餘字,按編年體記述明萬曆二十三年至清康熙四年70年間明清易代的史事。另著有《粵滇紀聞》《金壇獄案》《南京紀略》《辛丑紀聞》等歷史著作。
計六奇為把明清之際的社會鉅變記錄下來以寄託故國之思,約自清康熙二年起着手準備《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兩書的寫作。除收集大量的文獻資料外,又前往江陰、蘇州、鎮江、六合、通州、桐城等地實地調查,察看重大事件的遺蹟,同時深入社會下層,與重大事件目擊者交談,盡力蒐羅感性材料,嘗自言:“目不交睫,手不停披,旦夕不輟,寒暑不間,賓朋出入不知,家中米鹽不問。”康熙十年兩書寫成,共42卷,兩書編纂特點是編年為綱,雜以紀事本末、傳記形式。各卷按年分事記述,但編年不編月,有些事目中,又多以事件為題,也有傳記、章奏、詩文。每卷幾乎都有“誌異”,專記星象變化和天災異象。梁啓超説:“計用賓之《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用紀事本末體,組織頗善”。書中記述明萬曆二十三年至清康熙四年70年間明清易代的史事。兩書引用文獻資料六、七十種,又寫入大量的歷史事件目擊者的實觀資料,對研究明朝末年的農民戰爭和明清之際的民族鬥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