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浮生六記》原有六卷,現存前四卷。卷一《閨房記樂》描述了作者與妻陳芸閒居滄浪亭畔時,每當花開月上,夫妻對酌吟詩,怡然自得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亡妻的深深懷念。卷二《閒情記趣》敍述了作者在生活窮困中,曲盡文酒流連之樂,賞玩花卉蟲魚,佈置各種賞心悦性之具,憑着愛美的心性,領略無處不在的一種真趣,闡發了作者不同凡俗的美學觀。卷三《坎坷記愁》記述了作者伉儷天性浪漫,不容於封建大家庭,兩次遭逐,飄泊無依,窮困潦倒。顛沛流離中愛妻陳芸病死他鄉,不幸其父也相繼離開人世。作者奔喪歸來,兄弟失和,慘遭家庭鉅變。人生坎坷,備嘗艱辛。卷四《浪遊記趣》敍作者遊幕作賈,遍歷風景名勝,記下了各地的美麗風光。書中反映了當時的世態人情,如封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以及知識分子的淒涼遭遇,後兩記已佚。
《浮生六記》寫日常生活,以情貫串始終,突出描寫了沈復夫婦之間真摯的愛情,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沈復與陳芸的結合,擺脱了舊式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模式,而是以愛情為基礎的自主選擇。沈復與陳芸“兩小無嫌”,“嘆其才思雋秀”,因而“心注不能釋”,於是向母親表示:“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沈復和陳芸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興趣愛好,是他們夫妻情愛日深的重要原因。他們一起賦詩論文,邀遊山水,嚮往擺脱世俗束縛的率性自適的生活方式。
除了愛情,還寫到親情、友情。沈復父親是個主觀武斷的封建家長,他輕信流言,剛愎自用,給沈復夫婦帶來極大的傷害,然而沈復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沈復夫婦對子女傾注了極大的關愛,在第二次被逐出家門時,煞費苦心地為子女安排了後路,給女兒青君尋找婆家,讓兒子逢森去學徒。臨行之時,陳芸囑咐女兒道:“汝至汝家,須盡婦道,勿似汝母。汝之翁姑以得汝為幸,必善視汝。所留箱籠什物,盡付汝帶去。汝弟年幼,故未令知,臨行時託言就醫,數日即歸。俟我遠去,告知其故,稟聞祖父可也。”這番語重心長的話,充滿母親的慈愛。沈復夫婦啓門將出,逢森忽大哭,曰“我母不歸矣”。“當是時,餘兩人寸腸已斷,不能復作一語,但止以‘勿哭’而已”,“解維後,芸始放聲痛哭。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訣矣”。這一段生離死別的描寫,將母(父)子(女)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書中還以較多篇幅描寫了友情。沈復自稱“多情重諾”,他為朋友借貸作保,結果朋友挾資而逃,他承擔了償還債務的責任,辛辛苦苦地賣書畫還債。他在揚州時,自己生活相當拮据,朋友張禹門度歲艱難,就將為移柩安葬妻子而積蓄的二十金傾囊借之。
—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江蘇長洲,清朝文學家。出生於師爺世家。乾隆四十二年隨父親到浙江山陰求學,拜趙傳為師。乾隆四十五年一月,與表姐陳芸結婚。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在吳江恭迎聖駕。是年夏秋之交,沈復隨父親游幕海寧。乾隆五十二年沈復應募於績溪,乘江山船由杭州溯錢塘江而上。次年,沈復從績溪返回蘇州,從事賣酒行業。
乾隆五十四年因林爽文事件,販酒虧本,仍游幕於江北。又遇朋友借錢,攜資逃跑,後來父以「結盟娼妓」為由,將沈復逐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