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全傳》主要講述南宋年間,京營節度使李茂春之子李修緣原是西天降龍羅漢,十八歲出家為僧,法號道濟。董士宏尋女不得上吊自殺被濟公救下,設法使父女二人重逢,又治好趙文會與蘇北山母親的眼疾。監寺廣亮火燒大碑樓欲害濟公,被濟公施法澆滅,一計不成,廣亮又要令濟公化緣重修大碑樓,濟公答應。濟公揹負韋馱像到周宅降服女妖,周蘇答應捐款。大碑樓重修成功,相府的管家假傳相諭要強拆大碑樓,濟公施法戲耍秦相,又治好秦相之子秦桓的怪病,終於度化了父子二人。
西川淫賊華雲龍姦殺婦女、盜走相府珠冠,濟公三度華雲龍,無奈賊人執迷不悟,最終難逃法網。八魔強佔金山寺,佈下一座魔火金光陣煉濟顛,靈空長老、紫霞真人助陣,收服八魔。濟公重修金山寺後,仍然遊走天下,濟世救人。
《濟公全傳》來自民間,又紮根於民間,故事和傳説的影響使全傳更富內涵,濟公的藝術形象也是獨一無二的,在人們心裏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色:詼諧、幽默,無拘無束,衣衫雖破爛,卻整天嬉笑,雖一生遊戲於人間,卻每時每刻實踐着普度眾生的思想。 濟公的故事和傳説,實是我國曆史上的一種文化現象,又是真正的民間文學。他的故事影響到社會、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濟公是歷史人物,人們在敬仰中遂漸升為信仰,在他圓寂後更有顯聖靈異的傳説出現,其中不乏有意無意的神化和佛化,使濟公走向神壇。至今濟公生前的住所,活動過的地方,大都成為當今朝拜之聖地。濟公也理所當然地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神僧和活佛了。
在對城鎮生活的描繪中,還接觸到封建後期人與人關係變化的問題。在封建時代,封建倫理道德是維護地主階級統治的重要支柱。隨着地主階級的走向沒落,封建倫理道德也逐步崩潰。宗法制温情脈脈的面紗被撕開,而金錢的力量,開始困擾着人們的心靈。
多災多難的下層民眾更需要的是安定,而戰爭動亂,往往對於他們意味着更悲慘的遭際、痛苦,乃至生命的喪失。所以人們在渴望神仙、俠客剷除不平的同時,也渴望國家的穩定,即儒家文化理想所謂的太平盛世。清中葉以後,國家統一,政局安定,士人復明心理已經消磨殆盡,後期內憂外患加劇,人們更希望國家社會穩定。從這個角度出發,作品寫神魔俠客幫助官府,鏟惡除強,平定叛亂,某種程度上也是順應民願。現代武俠小説家金庸説“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即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