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連城璧》又名《無聲戲》,為清代文學大家李漁所撰,是清代屢遭禁燬的小説之一。該小説全集12集外編6卷。全集演一個故事,外編另演一故事。整體上有主要描寫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勸善懲惡,有較強的市民情感人傾向。語言、情節和人物都有聲有色,在描寫男女愛情上尤為細微宛轉,頗具傳奇神采。
李漁的無聲戲和十二樓都是他自蘭溪移家杭州後數年間作成幷刊行的。最先刊行是《無聲戲小説》,12篇,繼而刊行了《無聲戲二集》,6篇。順治十七年工部侍郎張縉彥被劾,罪狀之一為曾“編刊”《無聲戲二集》,內有粉飾過去迎降李自成的話,結果張被流放。後李漁將二書重新編排,抽換了關於張縉彥的一篇,易名為《連城璧》,分內外兩集,共18篇。《十二樓》包括12篇小説,每篇都寫及一樓,幷以樓名標題,故名。卷首有杜浚序,初刊本序末署“順治戊戌中秋日鍾離浚水題。”
李漁的小説不是摹寫社會人生的實況,他所營造的小説世界,大都是與現實世界似是而非,所顯示的不是真實的生活,而是他別出心裁的經驗之論和遊戲人生的意趣。
在《妒妻守有夫之寡,懦夫還不死之魂》裏,費隱公有二十多房妻妾,“正妻不倡酸風,眾姬妾莫知醋味”,一些不堪妻妾擾鬧的男子紛紛前來討教,他以“妒總管”自居,登壇説法,廣授“弭酸止醋之方”,還率領眾信徒向鄰家妒婦淳于氏大興問罪之師,展開了一場關於妒道與夫道的大辯論,最後鋪謀設計,制服了妒婦。他的《療妒羹》傳奇演的就是這個故事,讀者一眼便可以看出幷非真實生活的故事。聯繫李漁自己妻妾眾多,曾屢以“妾不專房妻不妒”自詡,不難看出他作此小説的底藴,費隱公的“弭酸止醋之方”,也就是夫子自道其治家療妒的經驗。
李漁作小説也繼承了擬話本小説與生俱來的關乎名教、有裨風化的套數,篇首篇尾總要做一番説教,有少數作品徑直是勸善懲惡、維持世道的內容。但是,李漁絕少在封建綱常倫理上做文章,所發的大都是別出心裁的飲食日用之道,如“惜福安窮”、兒子無論親生養子都要一律看待、死時不妨勸妻妾改嫁等等,可見他幷非道學先生。有時,他還會做點調侃語。
作者畢竟精於人情世故又有文學才智,他編造的故事裏也藴含着人生的機趣。他的幾篇小説大都取意尖新,突破才子佳人小説的模式。《譚楚玉戲裏傳情,劉藐姑曲終死節》就伶人的身份和獨特的生活環境,寫男女主人公在舞台上借戲文傳情,在面臨被拆散的情況下,假戲真做,雙雙赴水殉情,成為李漁小説中最合乎人情物理而又最見其聰明才思的一段情節。
—
作者介紹
李漁,明末清初戲曲作家、戲曲理論家。字笠鴻,一字謫凡。號湖上笠翁。浙江蘭溪人,生於雉皋。在明代考取過秀才,入清後未曾應試做官。出身富有之家,園亭羅綺在本邑號稱第一。清兵入浙後,家道衰落,遂移居杭州,又遷南京。從事著述,並開芥子園書鋪,刻售圖書。又組織以姬妾為主要演員的家庭劇團,北抵燕秦,南行浙閩,在達官貴人府邸演出自編自導的戲曲。在此期間,與戲曲家吳偉業、尤侗結交。後因擔任主演的喬、王二姬相繼病亡,本人亦已年老,境況較前困窘,再度遷居杭州,終老死去。李漁在當時很有聲名,但譭譽不一。
平生著作有劇本《笠翁十種曲》即《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憐香伴》、《風箏誤》、《慎鸞交》、《巧團圓》、《凰求鳳》、《意中緣》、《玉搔頭》,另有《偷甲記》、《四元記》、《雙錘記》、《魚籃記》、《萬全記》、《十醋記》、《補天記》、《雙瑞記》等 8種是否出自他的手筆,尚未有定論;小説《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合錦迴文傳》、《肉蒲團》等;雜著《閒情偶寄》和詩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無聲戲》有初集、二集之分,初集收小説十二篇,二集已佚。出版後很受歡迎,李漁友人杜濬加以篩選,編成《無聲戲合集》,又稱《無聲戲合選》,共收作品十二篇,其中七篇選自《無聲戲初集》,另五篇當出自《無聲戲二集》,並將回目由原來的單句改為對偶的雙句。後因張縉彥案而受牽連,《無聲戲》被封殺。李漁隨即將《無聲戲合集》改名為《連城璧》,並將《無聲戲初集》中剩下的五篇加上新作的一篇作品合為《連城璧外編》,與《連城璧》合稱為《連城璧全集》,共收小説十八篇。後來上海古籍出版社將《連城璧》《十二樓》編入了“十大古典白話短篇小説”叢書系列,所以市面上應該不難找到。《連城璧》計有12卷,又有《連城璧外編》6卷,每卷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目錄:
第一卷
譚楚玉戲裡傳情 劉藐姑曲終死節
第二卷
老星家戲改八字 窮皂隸陡發萬金
第三卷
乞兒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
第四卷
清官不受扒灰 謗義士難伸竊婦冤
第五卷
美女同遭花燭冤 村郎偏享溫柔福
第六卷
遭風遇盜致奇贏 讓本還財成巨富
第七卷
妒妻守有夫之寡 懦夫還不死之魂
第八卷
妻妾敗綱常 梅香完節操
第九卷
寡婦設計贅新郎 眾美齊心奪才子
第十卷
吃新醋正室蒙冤 續舊歡家堂和事
第十一卷
重義奔喪奴僕好 貪財殞命子孫愚
第十二卷
貞女守貞來異謗 朋儕相謔致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