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傳

本書所記九十六名高士,起於披衣終於焦先,均為作者旁推毖緯、鈎探九流、水中澄金而得的「高讓之士」。作者自陳立傳標準是「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於終始」。依此標準,孔子、司馬遷稱頌的伯夷、叔齊,班固表彰的龔勝、龔舍,不在立傳之列。伯夷、叔齊寧肯餓死,恥食周粟,執節很高,但曾有過“叩馬而諫”的自屈行爲;兩龔斷然拒絕出仕新莽,晚節很好,但早年均曾出過仕。據考,此書約成於皇甫謐五十二歲,即西元266年。前一年,司馬炎逼迫常道鄉公曹奐禪位之後,曾「頻下詔敦逼」皇甫謐應徵爲官,皇甫謐上疏自稱「草莽臣」,托辭「疾固」,沒有應辟》。
本書是記敍歷史人物軼聞雋語傳記的先驅,對後世文學藝術及文人學士的思想道德修養,影響深遠。晉人虞槃佐的《高士傳》、裴松子的《三國志注》、《後漢書》中的《逸民傳》和《儒林傳》、《晉書》中的《隱逸傳》、明李贄《藏書》中的《外臣傳·身隱》等,皆深受本書影響,甚至全部引用本書中的有關資料。本書中許多故事,皆成爲後世詩文引用的典故。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