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古代文人也經常遊歷此地借景抒情,到了現代更是觀光客必去的旅遊勝地,可以欣賞美景徜徉於山水之間,宋代文學家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寫「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前二句寫到晴天的西湖,水光會在太陽照耀下閃閃發光,波光粼粼、水波蕩漾看起來十分迷人;雨天的西湖則遠山被雲霧壟罩,忽明忽暗、若隱若現,也有一種趣味,若是把西湖比擬成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美女),濃妝、淡妝都可以烘托其迷人的美貌和神韻,蘇軾將西湖晴雨皆宜,生動傳神的刻畫出來。
 
「西湖十景」是分布在西湖周圍十個代表性的景點,景觀包含春夏秋冬、白晝黑夜、晴雨風雪等不同季節、氣象以及周圍建物結合而成的景觀特色,西湖十景也經常作為文人們的書寫題材,反映古代文化藝術與自然之的相互融合,而西湖十景的稱呼最早於南宋,後來隨著朝代更迭,景點的名稱、建物位置也都有所更換。
 
《西湖夢尋》為明末清初之人張岱所做,紀錄許多西湖周圍的名勝美景,也收錄歷代文人造訪後有所感,所寫下的作品。作者認為夢中和記憶中的西湖比戰亂後殘破的西湖更加真實動人,寫在明末之後主要是用以懷念昔日勝景。

兩峰插雲

兩峰插雲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分別位於西湖西南與西北的兩座高山,峰頂長年壟罩在雲霧山嵐之中,兩座山峰直插雲天既朦朧又壯闊,而在峰頂又有增人所建的佛塔,南北遙遙相望。

《西湖夢尋》卷二寫到北高峰「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灣。……。西望羅剎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更可看出北高峰之巍然屹立,以及其視野之遼闊。卷四則描寫南高峰的草木青翠茂盛,以及鬼斧神工的美景,「南高峰在南北諸山之界,羊腸佶屈,松篁蔥蒨……南俯大江……。西接巖竇,怪石翔舞,洞穴邃密。其側有瑞應像,巧若鬼工。……。」以及卷二也有記位於其山腳下「靈隱寺」的建造背景,靈隱寺最初建於東晉,開山祖師是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之後五代吳越王錢鏐(ㄌㄧㄡˊ)又重新開拓,宋景德四年改名景德靈隱禪寺,元代被毀明代又再建,自創寺以來,前前後後經歷10餘次毀壞及重建。

另外再跟大家分享關於寺廟的小故事,清代康熙皇帝為靈隱寺提御匾(由君主親筆題字之匾額,賜給寺院、廟宇),可能是因為酒後興起,所以提筆時不小心將「靈」字上的雨寫得太大,又因為紙張大小有限,這時旁邊的權臣便提議將其名改為雲林禪寺,不過當地居民並未接受這個名稱,仍舊稱其為靈隱寺。然而到了今日,雙峰上的塔早已倒塌毀壞,雖然古代壯觀之景已經不複見,但我想雲霧繚繞青山的畫面一定還是讓人十分嚮往,至於靈隱寺內則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三大殿,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2014年為了加強對此建築的保護,提出文明敬香的倡導,不再販售明火類香燭,2015年還安裝計數器以便用來管控遊客數量,古代建築是一種歷史演進的象徵事物,因此如何好好守護這些古建築,也是現今人們應學習的課題。

斷橋殘雪:十錦塘

斷橋殘雪並非真指橋斷,而是大雪過後,橋中雪初溶但兩端仍有白雪覆蓋,留有殘雪的石橋便若隱若現彷彿橋斷成兩半而著名。

在這裡有個有趣的傳說則是這裡為《白蛇傳》中許仙與白娘子相遇邂逅的地方,相傳白娘子本來是在山野中修練的小白蛇,有天被捕蛇老人抓住,幸好被路過的小牧童所救,經過七年修練白蛇終於幻化為人形,於是便來到此想尋找自己的救命恩人,也為此景蒙上一層神祕而夢幻的面紗。在卷三便描述斷橋下的〈十錦塘〉,來往行人眾多以及歌舞昇平、夜夜笙歌的熱鬧之景,「孫堤直達西泠,車馬遊人,往來如織。兼以西湖光艷,十里荷香,如入山陰道上,使人應接不暇。……孫東瀛修葺華麗,增築露臺,可風可月,兼可肆筵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

蘇堤春曉:岳王墳

蘇堤全長近三公里,南起花港觀魚,北抵麯院風荷和岳廟,與白堤、楊公堤並稱為西湖三堤。

命名為蘇堤是因為蘇軾在時任杭州知府時疏浚西湖,為了紀念其功績,便以其姓作為橋的名稱,後人也在蘇堤南端與南山路交接處設立「蘇東坡紀念館」。南宋時期更因為此橋連接南北山,來往人潮眾多所以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

同樣位於西湖西北角的,還有卷一所記載的「岳王墳」紀錄宋朝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的故事,岳飛因為莫須罪名被處死後,其屍體被獄卒隗(ㄨㄟˇ)順葬於九曲叢祠旁,後來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朝廷希望可以找到岳飛的遺體並且將其後代封官授爵,隗順之子便將埋葬的地方告訴朝廷,宋孝宗便將其遺體移到現今岳王廟之址。而廟中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對聯,以及「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等匾額,大殿右側則是岳飛墓和其子岳雲之墓,正對石墓有奸臣秦檜、王氏、張俊、万(ㄇㄛˋ)俟( ㄑㄧˊ)卨(ㄒㄧㄝˋ)的跪像,四人的鐵鑄像均無上衣、袒胸露乳,低頭面向石墓,好像是生生世世虧欠於岳飛,據說前人甚至會鼓勵自己的小孩在四人的鐵像上小便來污辱他們,岳王廟的興建也展現後人對這位英雄人物的懷念和敬仰。

雷峰夕照:雷峰塔

每當夕陽西下時,餘暉映照在這座塔上,光影與建築陰影相互搭配,因此同樣被列為西湖十景之一。

卷四〈雷峰塔〉記載整個建造過程,剛開始為五代吳越王錢俶主持修建,原先擬建造十三層、高千尺,但後來因為財力不足所以只建七層,而在文獻中雷峰塔亦有別稱,如:黃妃塔、王妃塔、黃皮塔,後來元末之時倭寇圍攻杭州,因懷疑塔中有伏兵而縱火焚塔,僅存塔身,後來明末清初時,傳說法海將白娘子鎮壓在雷峰塔下,又因為附近的蠶農受到蛇害,以及民間盛傳塔磚具有「辟邪」、「宜男」、「利蠶」的功用,所以人們頻頻盜挖,最後於1924年承受不住倒塌,「雷峰夕照」便成了空名,後來199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建雷峰塔的決定,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新雷峰塔是建在遺址之上,於2002年落成開放。

南屏晚鐘:凈慈寺

南屏晚鐘指的是南屏山下凈慈寺的晚鐘,寺廟由吳越國王錢俶(原名錢弘俶,因犯宋宣祖趙弘殷名諱,入宋後避諱,只稱錢俶。)所建,由於南屏山中多洞穴,每當太陽西下敲鐘之時,鐘聲便響於山谷之間。而《西湖夢尋.凈慈寺》同樣紀錄其最初的建造過程以及多次毀而復建的歷程。

這座寺廟有個神奇的傳說故事,凈(淨的異體字,讀音意思相同,但字體不同)凈慈寺曾經遭遇火燒,寺裡二三百個和尚無處可去,尤其是老方丈更是焦急萬分成天嘆氣,只有濟顛(濟公)ㄧ人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整天都嘻嘻哈哈,老方丈問其難道不難過嗎?濟顛只回答「都燒光了,傷心有什麼用,蓋座新的就好」,老方丈憂心地說蓋間寺廟談何容易,要去哪裡求人布施財物,濟顛便說自己有辦法處理,只是自己肚子餓,要和尚買來酒跟狗腿,濟顛吃完後翻了觔斗進到酒罈中,濟顛來到一戶鄉紳門口,告訴他自己從凈慈寺外出來募化(僧、尼、道士求人布施財物),鄉紳問和尚要多少木頭,和尚答「不多不少,用袈裟(讀作ㄐㄧㄚ ㄕㄚ,佛教僧侶的法衣)包住就好」,鄉紳暗自竊喜濟顛是個瘋和尚,那件袈裟連根樹枝也包不了,於是就答應,濟顛開心地脫下袈裟往山頭拋去,袈裟便隨風變大最後包住整座山頭,濟顛便砍下一百棵大樹,讓它隨著江水流去,江上把關卡的人看了便把濟顛攔下要抽稅,和尚笑嘻嘻地說如果從水面上過要抽稅,從水下便不用了吧,濟顛雙腳用力一踏,連人帶船沉入江底,最後便回到凈慈寺,老和尚為了感謝濟顛做的好事,於是擺了酒席,誰知濟顛只拿起一碗酒一飲而盡就停下,老和尚覺得奇怪,濟顛只說了句奇怪的話,隨後便傳來幾聲鐘響,老和尚此時見濟顛雙手合十,雙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面露笑容,連叫了幾聲也沒回應,便瞭解到這一位可以點石成金的窮和尚,已經離開凡間,回去見佛祖了,而為了表達紀念,便規定每天黃昏,也就是濟公圓寂之時,敲響淨慈寺的大鐘,以示敬意。

麯院風荷:蘇公堤

麯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北角,以湖景以及荷花著稱,南宋時此處栽種大量荷花,又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微風吹拂便可聞到花香與酒香,所以人們稱之為「麯院風荷」,但在清代時因為酒坊關閉,所以清代康熙遊湖時便把「麯」字改為「曲」。

卷三〈蘇公堤〉中除了記述蘇堤的建造過程「請浚西湖,聚葑泥,築長堤,自南之北,橫截湖中,遂名蘇公堤。夾植桃柳,中為六橋。……」,同樣的也寫下路邊種植大量荷花,以及柳樹、桃樹,等多種觀賞花木的美景「十里荷花菡萏初」、「蘇堤度六橋,堤兩旁盡種桃柳,蕭蕭搖落。」

舊時的麯院風荷只有一碑一亭半畝地,但近年來經擴建自跨虹橋畔,經嶽湖、竹素園、風荷、麴院、湖濱密林區五個景區,面積達426畝,成為西湖環湖地區最大的公園,大小荷花池內栽種了上百品種的荷花,以及水面上架設造型各異的小橋,如畫般的景致也是讓很多遊客慕名而來,濱湖密林景區則為來訪的遊客準備帳篷、吊床、小木屋,供大家野炊、娛樂、聚會,適合攜家帶眷大人小孩ㄧ同造訪。

柳浪聞鶯:錢王祠

柳浪聞鶯是一個開放式園林,前身是南宋的御花園,位於杭州西湖東南岸,園中分為四個景區。

園區內種植著不同種類的名花,有紫楠、雪松、海棠等,而園內栽種的柳樹各具奇態,例如:有的枝葉繁盛如獅頭,所以稱為獅柳;有的則隨風飄動似貴妃醉酒,所以有醉柳之稱,園中柳樹都充滿生命力的模樣,也讓人更有想像趣味,又因黃鶯飛舞、爭相啼鳴,所以有柳浪聞鶯的美稱,《御製詩集.四集.卷九》便有紀錄「鶯聲巧勝管聲,巧柳浪清如湖浪。……。」黃鶯之聲的美妙竟勝過管樂的演奏,柳樹數量之繁,風吹搖曳的模樣竟似湖浪。

而公園北部又是另一個景點「錢王祠」也在《西湖夢尋》有所記載,建築原稱「表忠觀」,清代以後通稱錢王祠,主要供俸吳越國三世五代國王,內容著重於開國國王錢鏐的事蹟,在天下局勢混亂、百性生活水深火熱之時,仍舊竭盡全力爭戰抵禦,也是五代十國中唯一沒有被宋朝使用武力攻下的國家。

錢王祠在這900多年也經過幾次毀建,杭州市政府為深入發展杭州歷史文化內涵,遂決定重建並於2003年完工,重建後的錢王祠佔地11300 平方米,除了陳列關於吳越國三世五代國王的事蹟,更以現代高科技手法聲、光、電重現許多歷史場景,也建造古戲台演出戲劇作品,讓此地成為更具教育意義的文化遺址。

三潭印月:保俶(ㄔㄨˋ)塔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是西湖最大的一個島,湖上有三座石塔,塔身為中空球形,球體上有五個等距的圓洞,據說在中秋月圓之夜,若是在洞口上放薄紙,塔中點燈,圓洞形狀會映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而得名。而其建造時間,最早是由北宋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所建立,由於當時西湖廣植蓮藕,湖底淤泥氾濫,為防止西湖淤泥過多,東坡便以三潭為地標,禁止居民在範圍內種植蓮藕,到了元代被毀壞,是明朝天啟年間任杭州太守的楊萬里所重建。

三潭印月島如此浪漫的景致之下,其實也有個奇異的傳說,據說三潭印月其實是一座大香爐的三隻腳,而這個香爐蓋著一條黑魚精,黑魚精的故事又有二個版本:一個是巧匠魯班和他的妹妹在錢塘門租了店面,並掛上了「山東魯氏,鐵木石作」牌子,由於二人技藝精湛,鑿成的石狗會管門,雕出的木貓會捉老鼠,所以有許多人前來拜師學藝。一日,二人正在教授途中,有一隻黑魚精來到人間作亂,杭州滿城都是魚的腥臭味,到處都下起暴雨,魯班兄妹帶著徒弟一同上山逃難,黑魚精看到魯妹後要求其嫁給他,不然就要製造洪水來淹死他們,魯妹便運用其智慧與哥哥討論計策,先說要哥哥為自己製件嫁妝,所以要黑魚精把大水吸回去,才可以用高山上的岩石鑿成大香爐,兄妹二人帶著徒弟敲敲打打終於鑿成一個大香爐,隨後便告訴黑魚精嫁妝已準備完畢,要黑魚精把香爐搬進湖中,黑魚精卷起巨大的旋風跑進了潭中央,香爐則跟在後面滾呀滾,正要滾入潭中突然往旁邊一滑倒扣過來,蓋住了黑魚精,而且不留一絲縫隙,黑魚精越想要掙脫,香爐就陷得愈深,最後悶死了黑魚精,石香爐也陷在湖裡的淤泥中,只在湖面露出三只葫蘆形的腳。第二則是很久以前,有一隻黑魚精逃出龍宮闖入錢塘江,於是此地便常常鬧水災,稻田被淹沒,百姓都叫苦連天,一天,黑魚精化為人形在杭州城隍廟逛街玩耍,觀音娘娘也化身成一個老婆婆要來制伏他,便將他鎮守在大井中,且告訴黑魚精,若要逃出此,除非井重現天光(因為此井是圍在房子裡的內井,所以終年見不到太陽),後來一位新任知府在夜間巡視的時候,不小心將燈光照入井中,黑魚精便掙脫鎖鏈逃出來,黑魚精害怕觀音娘娘再次下凡,於是便在西湖中央鑽了一個深潭,平時就在這之中休息,到了晚上則跑出來找東西吃,此時湖面便會掀起層層波浪,許多船隻來不及躲避,就會被捲進漩渦中,許多人就這樣被黑魚精吞進肚中,有天觀音娘娘從蓬萊仙島要回南海時,恰好路過西湖上空,見到湖面升起一片烏雲、湖水翻滾,低頭看才發現是黑魚精又跑出來作亂,因此便向如來佛借來供桌上的一座香爐,把香爐口朝下蓋住潭,將黑魚精鎮壓在西湖底下,只在湖面露出三只葫蘆形的腳。

而在2013年曾有一艘遊船撞到三潭印月的其中一座塔,官方收到消息後便趕緊進行石塊打撈、修復拼接,整個過程在不到10個小時就完成,有人便調侃到好像在變魔術似的,一夜之間倒塌又一夜之間修建完畢,也紛紛提出過程匆忙是否有符合標準程序,以及石塔是否有更嚴重的損壞痕跡等,然而我想大眾所提出的這些疑問,同時也表現出大家對於文物的愛惜與重視。此外,2004年第五套人民幣1元的圖案,就是人工處理將西湖三潭印月與西湖風景區標誌之一的保俶塔合成在一起,足以表示他們都是西湖最具特色的景點。至於保俶塔在《西湖夢尋》中也有寫到建築地點與外觀,「寶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錢武肅王封壽星寶石山,羅隱為之記。其絕頂為寶峰,有保俶塔,一名寶所塔,蓋保俶塔也。」和歷史故事。

平湖秋月 湖心亭

不同於其他九景,自南宋時期平湖秋月並沒有指涉哪個明確的地方,而是泛指秋季夜晚在湖中欣賞明月的情景。

我想自古以來月亮就經常是文人們寫作的題材,不論是在佳節,人們乘船遊湖、唱歌跳舞的喜悅之景,又或是離家在外的遊子見到月亮便想起家的思鄉之情,甚至是神話傳說嫦娥、玉兔、吳剛所居住的地方,月亮是個一看到就會充滿各種情感的自然之物,再搭配上清澈湖水更是讓人所著迷的美景,張岱在《西湖夢尋.湖心亭》便有描述這樣的景色,「湖心亭雄麗空闊。時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掛東,所不滿者半規,金盤玉餅,與夕陽彩翠重輪交網,不覺狂叫欲絕。」最末句也就展現了文人對於眼前這幅如畫的美景心中自然而然所發出的讚嘆之聲。

到了清康熙年間,皇帝遊歷於此時,便在唐代所興建的望湖亭舊址上,興建御書樓更在樓前造賞月台,並且將平湖秋月題名為西湖十景之一,將平湖秋月景址確定下來。

平湖秋月 湖心亭

花港觀魚是一座占地約20公頃的大型公園,整個園區分成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園區裡面除了有許多人造景觀裝飾之外,還有一條小溪流經此處後注入西湖,又因為花草樹木沿著溪水旁種植,常常會有落英飄落,因此取名為「花港」。南宋時有官家在不遠處的花家山下建私家花園,並在水池中飼養五色魚以供觀賞,後來遊人也頻頻造訪於此,清朝皇帝康熙、乾隆也都有駕臨此地。到了現今,魚池中有數千尾紅鯉,公園中心建有牡丹亭,是杭州居民出外踏青的好去處,既可以餵食鯉魚體驗不一樣的樂趣,也能觀賞園內栽種的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