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小説集每卷演一個故事,但入話特長,往往佔一回篇幅,幾乎成一獨立短篇,為與他書不同處。內容大抵是宣揚忠孝節義等封建道德和因果報應的迷信思想,但亦反映一定社會現實,間有對下層人民美好品質的歌頌,和對官吏豪紳貪婪暴虐的揭露j比判。文字尚洗煉,但説教意味甚濃。各卷所寫人物二、三十不等,全書約寫三百餘人,形象較生動者十餘人。
正如書名所表明,杜綱的創作主旨是“娛目”和“醒心”。所謂“娛目”,是指小説的可讀性,也即藝術上的審美追求;而“醒心”,係指小説的思想教育作用。他在卷十《圖葬地詭聯秦晉,欺貧女怒觸雷霆》中説:“心即是天,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一定之理。”這表明,杜綱眼中的“心”,是至高無上的“天”。他要“醒心”,也就是要喚醒人們的天理良知。對此,“自怡軒主人”説得十分明確。其《序》雲:這十六篇小説,“考必典核,語必醇正。其間可驚可愕,可敬可慕之事,千態萬狀,如蛟龍變化,不可測識,能使悲者流涕,喜者起舞,無一迂拘塵腐之辭,而無不處處引人於忠孝節義之路。既可娛目,即以醒心。而因果報應之理,隱寓於驚魂眩魄之內,俾閲者漸入於聖賢之域而不自知,於人心風俗不無有補焉。”這就是説,杜綱企望把人世間的種種“可驚可愕、可敬可慕之事”,託之於因果報應之理,欲“處處引人於忠孝節義之路”,補社會風俗和人心的醇正。
由於杜綱創作《娛目醒心編》的主旨是“醒心”,所以,他把各類故事都編織於因果報應和忠孝節義的網絡之中,並且較多地運用議論,在若干小説中又不時穿插他人的文章,這從藝術表現的角度看,確是一弊,讀之使人有枯燥乏味之感。但作者議論的慷慨激憤,意切情真,又有利於小説思想主題的表達。另外,小説在刻劃人物的藝術形象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卷九,是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藝術形象的典型篇章之一;卷十一《詐平民恃官滅法,置美妾藉妓營生》多例並舉,描寫了蓋有之的奸邪惡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生動的細節,個性化的對話等,都對凸現人物的鮮明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從文體演變來看,《娛目醒心編》也有值得注目的特點。中國的話本小説,本是一回一篇,有篇首、入話、頭回、正話、篇尾等藝術體制。但《娛目醒心編》把回擴展為卷,又把入話或頭回擴展成一回。所以,每則小説有二至三回不等。每回既和全卷有着共同的思想主題,但大多又可獨立成篇。這和每回下有註明內容梗概標題的《照世杯》相比,顯然向着現代短篇小説之路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