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湘山野錄》寫成於神宗熙寧年間,主要內容是記載自北宋開國至神宗時期的歷史,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朝章國典、宮闈秘事、將相軼聞,下及風俗風情,主要內容仍是朝廷高官顯貴的趣聞軼事。這個文瑩雖是身居佛寺,卻也是心在朝廷,不甘寂清之人,書中有幾個條目記載他和當朝大臣的一些交往,語氣中也不滿自得之氣。雖是身在佛門,也只不過佛門中的一個凡夫俗子罷了。
因為是當朝人記載本朝的歷史,所以書中就不免以尊者諱,為賢者諱,而且不僅諱,更有為皇帝臉上貼金之事。如捲上《聞前代興亡以自省戒條》記載仁宗繼位後告訴大臣“除君臣不可聞之事外,自餘皆宜明講。”一副虛心納諫的面孔。後來當宮內侍講大臣講解《禮記·檀公篇》中“君即位而為捭,歲一漆之。”鄭玄解釋“捭,著身棺也。”但侍講大臣因為是講皇帝即位後就要造棺材,不願明説。待講經完畢,侍講大臣退出後,仁宗獨留尚書宋祁詢問真相,宋祁只好實話實説。仁宗大笑説:“死生,常理也,何是憚”。其實這是一件小事,也説明不了多少問題,但文瑩在這裏卻小題大做,把它當作仁宗的一個美德。
文瑩在書中還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勾心鬥角,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冒着欺君之罪,對有可能威脅到自己前途和命運的人,坑蒙拐騙,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在捲上《种放三不便之奏》和《种放為權威所陷》條就揭露了一樁權貴的一個大陰謀。种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隱士,據説曾師事陳摶老祖,對北宋的弊端有着自己清醒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宋真宗在西嶽祭祀回京途中,駐在河中府,當有三千名長安人要求皇帝去長安光臨一下,而且要求十分堅決。真宗不知如何是好,就找种放一起決定是否去長安。种放懇切勸阻,認為有三條理由不能去長安,其一“陛下方以孝治天下,翻事秦、漢,侈心封禪郡嶽,而更臨遊別郡,久拋宗廟,於孝為闕。”其二“精嶽重臣扈從車蹕,京國一空,民心無依,況九廟乎?”其三,“其百司供擬頓仗事繁,晚春蠶麥已登,深費農務。”真宗接受了种放的勸阻,並慨嘆滿朝的文武大臣,並沒有一人勸阻自己。
—
作者介紹
文瑩,俗姓不詳,字道温,錢塘人。約公元1060年前後在世。與蘇舜欽為詩友,舜欽嘗介紹他到滁州謁歐陽修,又遊丁謂門下,謂待之甚厚。熙寧中,居荊州之金鑾寺。文瑩著有《湘山野錄》三卷,《續錄》一卷,《玉壺野史》十卷,據《四庫全書總目》又有《渚宮集》三卷,《文獻通考》並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