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又名《沖虛經》,屬於道家的一部經典著作。其思想主旨近於老莊,追求了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在《沖虛經》的種種名言及寓言故事裡,都體現了道家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而它宏闊的視野、精當的議論和優美的文筆又使人領略到子學著述雋秀、凝煉而警拔的散文之美。的每篇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只要我們逐篇閱讀,細細體會,就能獲得教益。一書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與道家十分接近,後來被道教奉為經典。唐高宗乾封二年李治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立玄學博士,指定《老子》《列子》《莊子》《文子》為必讀之書,時號四玄。天寶四年追封列禦寇為沖虛真人,《列子》一書為《沖虛真經》。到了宋代,真宗趙恆在“沖虛”二字後面又加“至德”二字,書名又成了《沖虛至德真經》。徽宗政和六年趙佶詔立《內經》《道德經》《列子》《莊子》博士。
《列子》內容形式多為民間傳說、寓言故事和神話等,都帶有足以警世的教訓,包含深刻的哲學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以《天瑞》、《力命》、《楊朱》三者為最。主旨為萬物產生於無形,並變化不居,任何事物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聖人,人要掌握並利用自然界的規律。現存《列子》的注本有晉代張湛注的《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134章,如《黃帝篇》有十九個,《週穆王篇》有十一個,《說符篇》有三十個。基本上以寓言形式來表達精微的哲理。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後學著作的彙編。
高似孫注意到了前人所舉《列子》書的種種疑點, 如高氏舉證“是書與《莊子》合者十七章, 其間尤有淺近迂僻者, 特出於後人會粹而成之耳”;並對《列子》書中“西方之人有聖者焉, 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之文字提出疑問:“此故有及於佛, 而世猶疑之” ;還指出是書中“天毒之國紀於《山海》, 竺乾之師聞於柱史”的文字, “此楊文公之文也”。黃震還指出:“西域之名, 始於漢武, 列子預言西域, 其說尤更可疑。“
一般人認為《列子》的原著在西漢以後便已散失,唐代柳宗元已經懷疑此書的來源,姚際恆《古今偽書考》首先認定《列子》是偽書,現存的《列子》已經不是原著,而是晉人湊雜道家的思想而寫成的,葉大慶、錢大昕、姚鼐、鈕樹玉、章炳麟等人都以為此書為偽。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更指出釋氏輪迴之說出於《列子》,非常可笑。馬敘倫《列子偽書考》說:“蓋《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晉以來好事之徒聚斂《管子》、《晏子》、《論語》、《山海經》、《墨子》、《莊子》、《屍佼》、《韓非子》、《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淮南》、《說苑》、《新序》、《新論》之言,附益晚說,假為向序以見重。”。錢鍾書在《管錐編》中提出《列子》受佛教思想影響,可知是魏晉時代的偽書,但也指出《列子》全書“竄取佛說,聲色不動”,“能脫胎換骨,不粘皮帶骨”。
作為《列子》最早的整理者和註釋者,張湛對《列子》的流傳和文本情況是比較了解的。張湛告訴我們,《列子》一書不是先秦古籍。在張湛看來,《列子》一書的內容頗多佛學思想,這意味著《列子》的文本肯定有一些與佛經有關。章炳麟《菿漢昌言》卷四“湛謂與佛經相參,實則有取於佛經爾”。對此,季羨林撰《〈列子〉與佛典——對於〈列子〉成書時代和著者的一個推測》為《列子》的斷代問題提供了論證。季先生髮現《列子·湯問》篇和竺法護譯的《生經》都有關於“機關木人”的記述。在經過細緻的文本比對和考察探討之後,他指出:“《列子》既然抄襲了太康六年譯出的《生經》,這部書的纂成一定不會早於太康六年(285年)。”《列子》的《週穆王》篇乃攝取汲冢書《穆天子傳》而成,連“機關木人”也被套裝在“穆王西巡狩”的敘述中。 《穆天子傳》的流傳在束皙等人的整理本完成以後,即太康二年至太康六年之間(281年—285年)。由此可以斷定,《列子》一書應當始創於太康六年後永嘉五年前這26年之間(285年—311年)。愚公移山故事則來自《佛說力士移山經》,《生經》的譯者竺法護也是《移山經》的譯者。如此看來,《列子》的始創者曾經比較系統地閱讀了法護譯經。
目錄:
天瑞第一
黃帝第二
週穆王第三
仲尼第四
湯問第五
力命第六
楊朱第七
說符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