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是依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孔子「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言語,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撰而成;在《總敘》為綱目下,分成《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七大求學方向,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與學文(游於藝)。
目錄:
總敘
入則孝
出則弟
謹
信
汎愛眾
親仁
餘力學文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一本清朝出現的文學作品,以韻文寫成。
它從孔門四教之首的德行教育來入門,具體而微地闡述了求學之人應循的生活軌範與修學方法,即先紮德行根本,再求豐富學識,以為推動仁德事業之基礎。一般認為作者是滿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改稱《弟子規》
李毓秀 著
《弟子規》是依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孔子「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言語,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撰而成;在《總敘》為綱目下,分成《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七大求學方向,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與學文(游於藝)。
總敘
入則孝
出則弟
謹
信
汎愛眾
親仁
餘力學文
《弟子規》這本書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小學時期老師都會要我們背誦,在朗讀的時候總是會覺得文句之間有節奏感,主要是因為此書是用韻文寫成,以三字句的形式,二句為一組書寫,而成書年代約在清朝,〈總敘〉之下又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汎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篇章,內容涵蓋在家中對待長輩的態度、出外應有的禮儀規範,以及求學方法等,以「德行」為根本,接著談論學識修養的充實,是影響最大、流行最廣的蒙學讀物(舊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傳授內容主要為識字、練習寫字以及背誦學習基礎儒家倫理概念。)
總敘的幾句話「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寫出了整本書最主要的幾個核心思想,並於接下來幾章延伸描述。
〈入則孝〉是為人子女在家面對父母應有的態度,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第一段當父母呼喚我們時,要立刻回應,當父母指導我們時,要仔細聆聽、虛心接受。第二段是要真誠的奉養父母,早晚要向雙親請安,出門、回家都要告知父母並主動說明在外的情形,保持規律的生活起居,避免父母擔心,更提到二十四孝黃香的故事,在炎熱的夏天會先用扇子將父親的枕席搧涼,寒冷的冬天會先躺進棉被溫暖父親的床鋪。第三段是強調德性的重要,不可以任性和私藏物品否則會導致父母傷心。第四段強調的是父母喜好的東西要盡力達成,厭惡的東西則要謹慎去除,並且愛護自己的身體。第五段是當父母犯錯時,為人子女的我們要誠懇柔和的規勸,即便是遭受責罵也不要埋怨,避免父母犯下更大的錯誤。第六段寫父母生病時,我們應當盡心盡力照顧,不能隨便離開雙親身邊,辦理父母親的喪事需要合乎禮節,不要草率但也不需要鋪張,真誠的祭拜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在我國小的時候,學校舉辦一個活動,是要學生在早晚向父母跪拜請安,向爸爸媽媽問好並且給予祝福,接著父母會在紀錄本上簽名,確認孩子有完成這件事情,其實一開始跪著向父母問好時,總是覺得有點尷尬害羞,但仔細想想每天向長輩問好是最基本的禮貌,而媽媽聽到我對他的問候與祝福,也可以感覺到他的喜悅,在最後一天學校也邀請班上的家長出席,並讓我們幫自己的父母洗腳,這些小小的舉動,讓他們感受到滿滿的體貼,也讓我重新思考對父母親的言行舉止是否合乎禮節。
上一篇主要是以對「內」,在家中對待父母親的內容為主,接續著〈出則悌〉則是對「外」除了寫兄弟姊妹相處,也提到與長輩相處往來要注意的地方,如:不能直接稱呼名字、主動問好、長輩站立時晚輩不能坐下、長輩問話時要專注聆聽等。這些都是非常基本待人處事應該瞭解的規矩,看似無傷大雅的小動作,卻是判斷他人品行的第一印象,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不論是什麼年紀之人都可以受用無窮。
〈謹〉紀錄日常生活我們要遵守的幾件事,因為時間無法重來所以必須把握光陰,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並且在起床後整理清潔,服裝整齊、儀容端正,但不追求昂貴華麗的名牌,飲食均衡不要飲酒過量等。〈信〉則是在強調信用的重要,除了我們要對說出口的話負責,也要懂得判斷他人言語的真偽,凡事仔細求證,不要被謠言所利用,並且學習他人之善,缺點則用來警惕自己。這一篇讓我馬上聯想到網路霸凌,網路帶給我們便利的生活,卻也同時成為傷害他人的工具,有人會用匿名的方式在網路上謾罵他人,更糟糕的是許多人沒有求證事情的真假就跟著一起攻擊當事人,使當事人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輕生,文字言語的攻擊力非常驚人,所以無論是誰都應該要謹言慎行,避免不可挽回的遺憾。
〈汎愛眾〉、〈親仁〉是希望傳達有能力者要懂得付出,不要自私的只考慮自己,以及親近有德之人,這樣才可以相互成長學習,反之若是身邊常常聚集小人,則會為自己招來無窮盡的禍害。
最後一篇則是〈餘力學文〉,放在最後一篇是要我們先把前面最基本為人處世的道理實行,否則空有知識卻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則會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而讀書注重眼到、口到、心到,所以在讀書時我們應該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以及心靈上的平靜,並且將疑問隨時筆記再向他人尋求解答。對我來說閱讀除了可以吸收到不同領域的知識,也可以跨出自己的舒適圈看看別人的生活,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紅櫻桃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讀後感,不代表本站立場)
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僅得依本授權條款或與本授權條款類似者來散布該衍生作品。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您可自由:
分享 —
以任何媒介或格式重製及散布本素材
修改 —
重混、轉換本素材、及依本素材建立新素材
只要您遵守授權條款規定,Lab17 電子書服務(包含 Lab17 電子書店及相關服務網站,以下簡稱「本服務」)不能撤回您使用本素材的自由。
姓名標示 —
您必須給予適當表彰、提供指向本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指出(本作品的原始版本)是否已被變更。您可以任何合理方式為前述表彰,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權人為您或您的使用方式背書。
非商業性 —
您不得將本素材進行商業目的之使用。
相同方式分享 —
若您重混、轉換本素材,或依本素材建立新素材,您必須依本素材的授權條款來散布你的貢獻物。
不得增加額外限制 —
您不能增設法律條款或科技措施,來限制別人依授權條款本已許可的作為。
聲明
當您使用本服務中屬於公眾領域的元素,或當法律有例外或限制條款允許您的使用,則您不需要遵守本授權條款。
未提供保證。本授權條款未必能完全提供,您預期用途所需要的所有許可。例如:形象權,隱私權、著作人格權等其他權利,可能限制您如何使用本素材。
哲學
哲學
哲學
哲學
哲學
哲學
哲學
哲學
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