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是依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孔子「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言語,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撰而成;在《總敘》為綱目下,分成《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七大求學方向,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與學文(游於藝)。
目錄:
總敘
入則孝
出則弟
謹
信
汎愛眾
親仁
餘力學文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一本清朝出現的文學作品,以韻文寫成。
它從孔門四教之首的德行教育來入門,具體而微地闡述了求學之人應循的生活軌範與修學方法,即先紮德行根本,再求豐富學識,以為推動仁德事業之基礎。一般認為作者是滿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改稱《弟子規》
李毓秀 著
《弟子規》是依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孔子「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言語,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撰而成;在《總敘》為綱目下,分成《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七大求學方向,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與學文(游於藝)。
總敘
入則孝
出則弟
謹
信
汎愛眾
親仁
餘力學文
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僅得依本授權條款或與本授權條款類似者來散布該衍生作品。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您可自由:
分享 —
以任何媒介或格式重製及散布本素材
修改 —
重混、轉換本素材、及依本素材建立新素材
只要您遵守授權條款規定,Lab17 電子書服務(包含 Lab17 電子書店及相關服務網站,以下簡稱「本服務」)不能撤回您使用本素材的自由。
姓名標示 —
您必須給予適當表彰、提供指向本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指出(本作品的原始版本)是否已被變更。您可以任何合理方式為前述表彰,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權人為您或您的使用方式背書。
非商業性 —
您不得將本素材進行商業目的之使用。
相同方式分享 —
若您重混、轉換本素材,或依本素材建立新素材,您必須依本素材的授權條款來散布你的貢獻物。
不得增加額外限制 —
您不能增設法律條款或科技措施,來限制別人依授權條款本已許可的作為。
聲明
當您使用本服務中屬於公眾領域的元素,或當法律有例外或限制條款允許您的使用,則您不需要遵守本授權條款。
未提供保證。本授權條款未必能完全提供,您預期用途所需要的所有許可。例如:形象權,隱私權、著作人格權等其他權利,可能限制您如何使用本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