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漢趙曄撰《吳越春秋》 ,原十二卷,隋以後缺佚二卷,《宋史·藝文志》記為十卷。 《吳越春秋》是主要記述春秋末期,吳越二國之事的雜史。前五篇為吳事,起於吳太伯,迄於夫差;後五篇為越事,記越國自無餘以至勾踐稱霸及其後人,注重吳越爭霸的史實。
該書鈔撮古史,編年記事,以補《國語》、《左傳》、《史記》不足之處,如吳兵破楚入郢之役、孫武為吳軍之將等記載較詳。但其史料價值卻不如《越絕書》,一些傳聞異説不能存其原貌,甚至以後人想像之詞加於春秋末年吳、越之事。如記伍子胥的言論,有“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這種春秋時不可能有的語言;又有越軍伐吳,伍子胥顯相以阻越兵,後又託夢給范蠡和文種,示以進軍之路之類謬説。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書不類漢朝之文,近於小説家言。其內容確有介於歷史與小説之間,人物的刻劃,故事情節的描寫,像後世的演義體,因而對後世的文學有一定影響。唐代俗講中的《伍子胥變文》,宋元話本中的《吳越春秋連像評話》,明清以後的許多劇目,都是以此書為依據改編的。
清人朱彝尊在指出《吳越春秋》的缺點外,也認為:“若胥之忠,蠡之智,種之謀,包胥之論策,孫武之論兵,越女之論劍,陳音之論弩,勾踐臣吳之別辭,伐吳之戒語,五大夫之自效,世亦何可少哉?”
—
作者介紹
趙曄,字長君,會稽山陰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
趙曄少為縣吏,奉命迎接督郵,他感到非常恥辱,就丟棄了迎接督郵的車馬逃走了。他來到犍為資中,找到經師杜撫傳習《韓詩》,徹底得到了杜撫的真傳。他在資中呆了二十年,既不回家,也不給家裏捎信,家裏人都以為他死了,為他舉行了葬禮。後來杜撫死了他才回家。州刺史要任命他為從事,被他拒絕了。後被州里舉薦為“有道”,終老於家中。
趙曄著有《吳越春秋》、《韓詩譜》、《詩細歷神淵》、《詩道微》等。後來蔡邕至會稽,讀到《詩細歷神淵》,大為感嘆,以為比王充的《論衡》要強得多。蔡邕回到京師洛陽,開始傳授《詩細歷神淵》,當時的學者都向他學習。趙曄的著述後來都已失傳,今僅存《吳越春秋》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