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於趙璘是唐德宗時宰相趙宗儒的侄孫、關中貴族柳氏的外孫,家世顯赫,由於家世原因,多識朝廷典故,嫺於舊事。書中所記,乃得之於家族和親故間的異聞軼事,以及他本人的親歷往事或見聞,故所記多為第一手材料。全書按五音宮、商、角、徵、羽分為五部分。卷一”宮部”記玄宗至宣宗朝人君言行;卷二、卷三”商部”記王公大臣妙語卓行,皆平實可信,時有自注,説明為親所聞見;卷四”角部”多透露民間流俗,如書生奔馳入京應不求聞達科,僧文淑借講經論投世俗之好而聽者填咽,至教坊效其聲調以為歌曲;卷五”徵部”多記中央台省制度,尤以御史台為詳;卷六”羽部”所錄雜事涉及面更廣,如透門劍伎、便換、割治眼瘤醫術等條,都頗有價值。其中有的寫得較好,如宮部《郭曖》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故事,寫唐代宗如何解決家庭兒女之間糾紛,非常具有人情味。其中代宗、昇平公主以及郭子儀、郭曖的形象均十分鮮明,文筆也很活潑有趣,後來演繹成傳統劇目《打金枝》。另外像《政和公主》(實為和政公主)反對“一人犯罪,株連九族”。《劉禹錫改授播州》肯定唐德宗的勇於納諫,都較有思想意義。宮部中的《政和公主》和角部中的《皎然工律詩》也為中國戲曲史和詩歌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正因為《因話錄》所載之事不乏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書“雖體近小説,而往往足與史傳相參”。《四庫全書總目》 對此書的評價是“在唐人説部中,猶為善本焉”。
有資料這樣介紹:《因話錄》,六卷,分宮、商、角、徵、羽五部,記唐人遺聞軼事、時事掌故,可與史傳相參證。
魯迅曾試圖向古代筆記和野史中去尋找真實,多少年後,餘傑也認為,有一種描述歷史的方式稍稍保存了歷史的原生態,這就是筆記。這裏“稍稍”兩字用得好,也就是説,筆記野史也不盡可信。
《因話錄》,唐人趙璘撰,《太平廣記》有薛能賦詩嘲趙璘“不知元在鞍轎裏,將為空馱席帽歸 ”,不知是這個趙璘不是。查新舊“唐書”,一時匆忙,未找到。
—
作者介紹
撰者唐代趙璘,字澤章,平原人,生卒年不詳。大和八年進士及第,開成三年,博學鴻詞登科,大中七年為左補闕,後官衢州刺史,小説家,代表作品有《因話錄》六卷。 趙璘為唐德宗時宰相趙宗儒之侄孫,其母柳氏為關中貴族,母之叔曾祖姑為玄宗婕妤,生延王玢,為肅宗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