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集注〕是朱熹著述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朱熹在三十歲到五十歲期間,未任官職,僅領祠祿;在此期間,他主要從事的就是講學和寫作,先後在建陽天湖寒泉塢建寒泉精舍,在武夷山五曲建立武夷精舍,並完成了〔西銘解義〕、〔太極圖說解〕、〔伊洛淵源錄〕、〔論語集注〕、〔孟子集注〕等著述。其後,又陸續完成〔大學章句〕與〔中庸章句〕。
朱熹在漳州時,首次將〔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合刊成一書,即〔四書集注〕,流傳至今。此書在南宋後期已成為各級學校必讀的教材;元、明、清三代科舉應試更都以朱注〔四書〕為教範,以此,四書幾乎取得了高於五經的地位。
〔宋元學案.晦翁學案〕中又答陳伯澡曰:「晦翁〔論語〕、〔孟子〕集注及〔大學〕、〔中庸〕章句,或問時時修改,至屬纊而後絕筆 ,最為精密。」
在朱熹學說盛行的時期,很少有人敢於提出批評,一直到明朝中葉,王陽明始提出對朱學的批評意見。清末民初,蔡元培著的〔中國倫理學史〕中,仍說:「宋之有晦庵,猶周之有孔子,皆吾族道德之集成者也。」可見對於朱熹推崇備至。此亦足以說明朱熹的〔四書集注〕及其學術思想,對後世影響的深遠。
目錄:
大學章句序
經一章
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