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鏡花緣》一百回分兩個部分。前五十回寫武則天時徐敬業、駱賓王等起兵,企圖恢復唐帝國政權,但全部失敗。有一天,在殘冬大雪嚴寒的天氣裏,武則天乘醉下詔書,要遊御花園,使百花齊放。管百花的花神百花仙子不在洞府,找麻姑下棋去了。百花神無從請命,只得順從下界帝王的命令,在冬天放齊了花。因此,百花仙子與九十九位花神被罰下凡,生長為一百名女子。百花仙子降生於秀才唐敖家,為唐小山。唐敖進京赴試,中探花,因他曾經與徐敬業等結拜弟兄,經人告發,革去探花,仍降為秀才。唐敖心中鬱悶,名心頓淡,乃欲作海外之遊。唐敖家在嶺南,其妻弟林之洋常跑海外經商。唐敖乃附船漂洋,與林之洋及舵工多九公三人遊歷海外各國。最後唐敖至小蓬萊山,入山不返,修仙去了。林之洋回家,唐敖女唐小山想念其父,再附海船至小蓬萊尋親。未見唐敖本人,但得其指示於泣紅亭中看見一個石碑,刻着一百名才女的金榜。又得其父書信,勸其先回中國,赴武則天新開的才女科考試,使其改名唐閨臣。前半部比較精彩,以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為主角,述他們的漂洋故事、海外見聞。
後五十回,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百名,與唐閨臣在小蓬萊泣紅亭所見的榜完全相同。才女們宴會,表演書、畫、琴、棋、酒令、燈謎等諸般遊戲,是盛大的文娛活動。唐閨臣後來再去尋父,也入小蓬萊不返。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起兵討武則天,才女中有些人也參加在內,攻破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關。武則天失敗,中宗復辟,仍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又下詔,明年仍開女試,並命錄取的才女重赴紅文宴。全書至此結束。
《鏡花緣》繼承了《山海經》中的《海外西經》、《大荒西經》的一些材料,經過作者的再創造,憑藉他豐富的想象、幽默的筆調,運用誇張、隱喻、反襯等手法,創造出了結構獨特、思想新穎的長篇小説。書中寫了君子國、女兒國、無腸國、犬封國、聶耳國、玄股國等等這些國家,或是以人們形體的奇異,或是以人們生活方式的奇異,或是以人們特有的才學技能,或是以地方風土的特點,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蹟文物,從各方面表現出作者極力擴張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國之外發現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人們的願望。在《鏡花緣》文本的表層展示的是虛幻浪漫靜謐的萬般世相,而其深處卻一度奔突、衝撞着由生命的熱愛、執着與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張力支撐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識,這種對人類生存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才是小説具有魅力的部分。
通過對於《鏡花緣》中幾十個國家的敍述,包括了正面的議論和側面的諷刺,不難看出,它所主張的和反對的,主要有這樣一些:第一,它主張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應自幼讀書,和男子同樣參加考試。它反對男子對女子的壓迫,尤其是對於纏足、穿耳這些摧殘人類肢體的行為,表示憤怒的抗議。胡適稱頌説:“這種制度便是李汝珍對於婦女問題的總解決。”
—
作者介紹
李汝珍,字松石,號松石道人,直隸大興人。清代文人,小說《鏡花緣》為其代表作。
他的一生大約經歷了清乾隆、嘉慶、道光三朝,但考場不得意。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十九歲隨兄鹽課司大使李汝璜到海州板浦等地,師事凌廷堪,結識許喬林、許桂林、吳振勃等。後因水患捐官得縣丞一職。李汝珍是道地的文人,「於學無所不窺,尤通音韻」,精通文學、詩詞、音韻、經學、字學、醫學、算數、茶經、棋譜,還「旁及雜流」,如象緯、篆隸等。
嘉慶二十三年寫成《鏡花緣》,花了近二十年心血,三易其稿,行文對中處處展現知識,是一部賣弄學問作品,原擬寫二百回,但只完成一百回。旅美學人夏志清評論此書幾乎沒有前後文矛盾之處。另著有《李氏音鑑》、《字母五聲圖》、《受子譜》等。
今連雲港板浦鎮東大街,有「李汝珍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