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都柏林人》是喬伊斯的第一部作品。書中15篇短篇小說,分別記述了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中下層各年齡段市民的日常生活故事。
20世紀初的都柏林,因長期受英國殖民統治,經濟發展不振;在喬伊斯筆下,人們生活困難,卻又渾噩度日,不思進取,怯懦盲目,墮落無知。
喬伊斯藉辛辣的寫實主義諷刺手法,以文化病理學家的姿態,對都柏林人在心靈、社會、政治及文化上的「麻痺」現象,進行解剖、診療與清理,揭示了社會環境使人們理想、希望和追求幻滅的悲哀,表現了對那一時空下社會風尚的輕蔑與反感。
—
作者介紹
詹姆斯·奧古斯丁·阿洛伊修斯·喬伊斯,愛爾蘭作家和詩人,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尤利西斯》以及《芬尼根的守靈夜》。
儘管喬伊斯一生大部分時光都遠離故土愛爾蘭,但早年在祖國的生活經歷卻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愛爾蘭為背景和主題。他所創作的小說大多根植於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敵人、中學和大學的歲月。喬伊斯是用英文寫作的現代主義作家中將國際化因素和鄉土化情節結合最好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喬伊斯被迫離開巴黎,重新回到蘇黎世,並最終在那裡去世。去世後,喬伊斯被葬在蘇黎世內的「弗倫特恩公墓」。後來他的妻子諾拉也和他合葬於此。兩人相戀一生,終於在1931年結婚。
喬伊斯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對包括塞繆爾·貝克特、托馬斯·品欽、威廉·博羅斯在內的諸多年輕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喬伊斯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文學的範疇。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一書中,喬伊斯自創了「夸克」一詞,這個詞後來被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吸納,被用來命名一種基本粒子。法國哲學家雅克·德希達曾經專門就《尤利西斯》的語言風格寫過一本專著,而美國哲學家唐納德·戴維森則就《芬尼根的守靈夜》寫出哲學著作。
在如今的都柏林,6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布魯姆日」,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爾蘭文學家。近些年來,對「布魯姆日」的慶祝也逐漸的超越了都柏林一城的範圍,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其他城市。
目錄:
1.1 姐妹倆(The Sisters)
1.2 偶遇(An Encounter)
1.3 阿拉比(Araby)
1.4 伊夫琳(Eveline)
1.5 賽車之後(After the Race)
1.6 護花使者(Two Gallants)
1.7 寄宿家庭(The Boarding House)
1.8 一抹微雲(A Little Cloud)
1.9 一對一(Counterparts)
1.10 泥土(Clay)
1.11 憾事一樁(A Painful Case)
1.12 會議室裡的常春藤日(Ivy Day in the Committee Room)
1.13 一位母親(A Mother)
1.14 神的恩典(Grace)
1.15 往生者(The Dead)